仰恩大学:“五育”并举,做好“特”字文章

发布时间:2022-05-05浏览次数:10


作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仰恩大学在办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五育”并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德育教育,培育学生为人处世正气

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校本资源,弘扬“爱国兴学、造福桑梓”的崇高精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广大学子塑心铸魂。深入挖掘吴庆星先生爱国精神的典型事迹,出版讲述吴庆星无私办学的纪实文学作品《仰恩之子》,开展校史教育系列线上线下活动;校内建筑以祖国名山大川、湖海和城市命名;全校主干道常年悬挂国旗、党旗和党的创新理论标语;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团队国旗班,带领师生坚持工作日每天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每年国庆举行庆国庆升国旗仪式;连续20余年开展师生全员参与的“五四”合唱节,让青年学生无时无刻

浸润在充满爱国主义教育气息的校园环境中。深入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编排公演“约‘规’”、陈三五娘、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等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舞台剧,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群英会”、大学生朗诵节、师生同庆元宵节等品牌活动载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青年学生心灵品格。每年以二级学院为单位持续举办道德讲堂活动,邀请大国工匠、最美人物等走进校园,大力弘扬德行之美;结合奖(助)学金的评审发放,深入开展励志、感恩和诚信教育,连续18年保持贷款毕业生还贷率100%,还款零违约,诚信教育成效显著。

强化体育教育,夯实学生成长成才根基

建校之初,学校就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建设大量体育运动场地。仰恩文体中心、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标准田径运动场等运动场馆齐备;坚持体育教学四年一贯制,采取“2+2+1”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两次体育普修课、两次体育选练课和一次公共选修课实现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普及性,从课程学习角度确保学生体育锻炼四年不断线;将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改为综合性运动会,形成秋季田径运动会项目与日常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等竞赛项目相结合的项目组合形式,同时将日常10余个竞赛项目平均分配到学期中,实现了体育锻炼在学生中的全年全员全覆盖;成立17支运动训练队,每支训练队配备专业的教练员进行专项训练,广泛吸引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此外,为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学校还融合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开设了五祖拳健身操、舞龙舞狮、龙舟、软木画等系列校本化特色课程,将趣味性、娱乐性融入知识教学中,有效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健康体魄的养成。

强化智育教育,提升学生干事创业智慧

在抓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学校努力打造特色通识教育课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兵学智慧教育体系,构建了课程教学、校本教材、活动传承、队伍建设、实践锻炼、推广应用等一整套成熟教育体系。学校早在1997年就开设孙子兵法专业选修课程,2004年秋学期起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孙子兵法必修课,成为将孙子兵法列入课程教学的省内少数高校之一。目前,该课程已编写出版校本教材5部,并将兵学文化创造性地与商战文化、创业文化相融合,成为了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学校还开设了深受学生喜爱的野外生存训练课、军事训练等多门特色课程;打造了孙子兵法研究会、大学生“雏鹰”应急处置分队、曙光应急救援队等多个平台和团队;开辟了野外求生、“雏鹰”出击等多个实践活动载体,多形式教授学生在逆境中如何承受压力并谋求生存和突破,磨炼承受挫折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意志。

强化美育教育,塑造学生向善美好心灵

学校坚持走“立足校情、特色引领、实践育人”的道路,深入推进美育课程改革,通过美育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格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创校以来,学校一贯要求“每个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必须要学会一至两样乐器”,已形成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工作机制,学校明确文艺教研部、人文学院等6个单位负责全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及教育研究,指导大学生艺术团、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且具校本特色的多层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学校成立了管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钢琴组及校水鼓队、威风锣鼓队、二十四节令鼓队等大学生艺术团队,音乐协会、舞蹈协会、书画社、话剧社等学生文艺社团,舞龙舞狮队、啦啦操队、肚皮舞表演队、龙舟队、轮滑队等校运动队,通过教学和文宣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强化劳动教育,修养学生崇尚劳动品行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学校把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作为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台《仰恩大学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2个学分、32个学时的劳动必修课;利用五一劳动节、植树节、学雷锋活动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劳动教育周、植树活动、劳动教育主题作品征集等多种形式劳动教育活动;图书馆、文体馆、食堂、校园摆渡电瓶车等面向学生设置众多勤工助学岗位,充分发挥校内各单位资源,助力构建全员育人工作新格局。系列举措完善了劳动教育体系,丰富了劳动教育平台载体,创新了劳动教育内容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