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教育微言 2021-12-28
张晓岚(一排左二)与学生在一起
“在担任辅导员工作过程中,付出真心和努力,看到同学的成长,自己也得到成长和收获,由此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也在这个职业上看到了发展前景。”张晓岚自2014年担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书记、研究生辅导员以来,就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
实现“微心愿”,点亮“大志向”
初晓助学团志愿者在为学生授课
志愿活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多样化形式之一,“把志愿活动做成开放的思政课堂”也是张晓岚一直践行的理念。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2015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刘翔宇萌生了在文学院组建一个支教团队的想法,张晓岚了解情况之后立刻帮助刘翔宇一起组建支教团。2018年,在张晓岚的支持下,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初晓助学团成立。4年来,她组织指导初晓助学团200余人赴山东、贵州等地开展暑期支教,为当地留守儿童设计文字、阅读、写作课程,开展暑期运动会和文艺表演,捐赠书籍和物资。如今已经毕业参军的刘翔宇仍然时刻关注着初晓助学团的发展:“太阳初生,晓梦远方。希望初晓助学团的学弟学妹们不忘初心,努力奋进,在一次又一次的远行中不断修炼,成为一名好的教育者,成为一名好的公益人。”
张晓岚所带的毕业生中,近七成走上了教师岗位,其中不少学生就是在短期支教中了解并记录下基础教育、乡村教育情况,立志扎根基层、成为有教育情怀的中小学教师。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张晓岚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带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线”宁夏西吉开展教育扶贫活动,面向百名中小学教师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线上培训,共计1500小时,留下700余份教学档案。教学之余,她引导学生主动了解西部生活和教育情况,学习闽宁对口支援模式,切实感受“东西协作”的制度优势和“精准扶贫”的中国智慧,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去。
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学生制作的甲骨文文创周边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有着优秀的学生工作基础,孕育了具有63年历史的闽江文学社和深受学生喜爱的左岸戏剧坊等社团组织。
自负责学院团委工作以来,张晓岚在继承已有品牌活动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文以化人”的文学院新品牌。在2019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她带领2018级基地团支部制作文创作品,走进三坊七巷开展古文字推广活动。“这件事值得去做,而且只有我们专业的师生能做。”张晓岚说,“通过开展活动,同学们能够对甲骨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并进一步去了解,这就做到了推广。”
如何在传承中创新,提高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张晓岚一直以来不断思索的问题。她将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活动,在学生社团组织中间开展校园文学周、校园诗词大会,策划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等原创话剧展演,吸引了近2000名师生前来观看,演出获得强烈反响。其中,精编版话剧《踏血前行》获福建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戏剧甲组一等奖。“我们举办一场活动,如果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那么再多资源的投入也等于浪费。同学们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才是真正达到了办活动的目的和初衷”。在张晓岚的带动下,不少学生先后走上中国诗词大会、中华经典诵读写讲、大学生艺术节等国家级、省级赛事平台,取得优秀成绩。张晓岚所在思政工作团队获评校第一届青年五四奖章,相关成果入选2021年教育部思政精品项目。
传思政薪火,育时代英才
“老师在哪里,课堂就在哪里”,张晓岚认为,辅导员要有一份精益求精的“匠心”,耐心引导、陪伴每一位学生成长;要时刻保持开放心态,把握工作中的变与不变,及时完善认识体系,构建不断成长的思政工作体系。担任辅导员七年来,张晓岚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核心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个环节。作为校青年讲师团成员,她积极为学生讲好党团课程。疫情期间开展《国际战“疫”的中国方案》宣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感受大国担当。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她用好“三会一课”开展党员培养教育,用百年大党的初心激励青年党员勇担使命。作为校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在建党百年之际,她用《百年师大中的七次党代会》微课讲明“党史中的校史”,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
张晓岚还把握各类提升思政工作技能的机会,以赛代练,用4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争取从“知心朋友”到“人生导师”的成长,用多篇辅导员故事和网络微评获奖作品记录7年的职业成长。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她凭借过硬的职业素养和出色的赛场表现荣获二等奖。
一路走来,张晓岚心中所认为的辅导员最重要的品质,也从刚入职时的“热爱”,到“专业”,慢慢发展为如今的“信仰”。她认真而坚定地说:“作为一名辅导员,要认真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时代责任,有强烈的使命感、独特的工作理念和清晰的工作思路,更好地为时代培养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