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100周年的重要贺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高进、严管、精育、优出”四个方面下功夫,打造从“入口”到“出口”的全链条培养模式,扎实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把好“高进”入口,夯实队伍建设基础。优化辅导员选聘配备机制,所有新入职党政工作人员均需下沉到一线,担任一年辅导员。每年定期选拔优秀研究生担任储备辅导员,打造辅导员队伍“蓄水池”。坚持“专兼结合、以专为主”配置原则,按照12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辅导员;学院从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和优秀在读研究生中选拔兼职辅导员,数量与专职辅导员相同;每个学院配备两名党委副书记分别负责本科、研究生的学生工作。在学生公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等领域配备专项辅导员,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布局。
完善“严管”考核,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出台《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年度工作考核办法》等10余项辅导员队伍建设文件,设立谈心制、会议制、周记制、档案制、进课堂制、进宿舍制、进网络制等“七大工作制度”。构建“学生+学院+学校”的综合评价体系,把育人实绩和效果摆在突出位置,将学生评价作为辅导员年度考核重要指标,由全体学生对辅导员进行满意度测评。稳妥推进辅导员岗位绩效评价改革,出台《辅导员教师职务聘任实施办法》《辅导员岗位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等文件,设立13个不同等级的岗位绩效指标,实行差异化绩效薪酬待遇,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对应的不同工资待遇,充分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能动性。
注重“精育”培养,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实施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布局,采取“结构化+学分制+菜单式”的培训模式,构建以骨干培训、实践考察、海外研修、岗位锻炼等为一体的培训体系,着力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能力。鼓励支持辅导员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学术研究和理论阐释,出版发行由辅导员为主体撰写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理论与实践》《党建铸魂立德树人——厦门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等著作。组建由28名辅导员构成的党史理论宣讲团,通过微党课展演等活动,涵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推出辅导员幸福能力提升计划,提升辅导员归属感、幸福感和荣誉感。
规划“优出”路径,拓展队伍发展空间。积极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自2009年起实行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辅导员的中高级教师职务占比达60%以上。现有3名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61名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37名心理咨询师,6人(次)获得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提名奖。推动形成“党政职务+教师职务+职员职级”三轨并进的职业发展模式,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优先考虑具有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经历的干部和教师;发布实施办法,畅通符合任职资格的专职辅导员转入教学科研岗位的渠道;选派优秀辅导员到基层、企事业单位以及孔子学院等任职。支持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设立“天翼奖教金”等专项,多样化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深化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律研究,科学规划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制定岗位绩效考核评价、教师职务聘任等管理办法,为辅导员科学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